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详情

红星影评|速度与激情:一个超级IP的狂飙与落幕 环球观天下

来源:红星新闻    时间:2023-05-25 03:09:22

自2001年第1部《速度与激情》问世,迄今已有22年。22年里,“速度与激情”系列推出10部电影、一部衍生作品及动画剧集,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超级IP之一。

最新一部《速度与激情10》(以下简称《速10》,其他同系列电影同理)于5月17号在内地上映。当天,票房即破亿,该系列电影总票房也以傲人的87亿超过“复仇者联盟”系列,成为中国影史进口系列片总票房冠军。

但IP总成绩的辉煌不能覆盖《速10》的疲乏。猫眼预测该片内地票房不超过9亿,难以企及《速9》,更遑论系列的巅峰之作《速8》和《速7》。与此同时,在《速9》创造该系列最低评分后,《速10》也只是稍稍挽回了一点口碑,远未达到全系列的平均水准。


(资料图片)

是观众的口味变了?还是说,这个庞然大物在22年的演化中,发生了致命的病变?

“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肇始于美国的一类亚文化——街头赛车。千禧年前后,美国青年涌上街头,用标志牌圈地赛车,享受速度带来的刺激。装扮时髦的女郎,轰轰嗡嗡的引擎,炫酷夺目的改装车,无不在引领乃至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潮流。

2001年,《速1》将这种亚文化带入电影,讲述一个警探布莱恩(保罗·沃克饰)卧底飞车贼团伙,与其帮派大佬多米尼克(范·迪塞尔饰)萌生兄弟情,最终陷于情义与责任的两难境地。

起初,环球影业并不看好这一题材,仅投资3800万美元。结果这样一部无大牌影星、题材相对小众,制作也颇为粗糙的影片,竟在全球斩获2亿美元。

这一不菲的成绩,让环球影业看到了亚文化题材电影的潜力,便加大投资,顺势拍摄《速2》。结果,惊险的赛车场面让渡于警匪追踪,使得评价降低,勉强收回成本。

《速3》重振旗鼓,专注赛车场面,但全新的演员阵容丧失了观众缘,最终成为该系列仅凭票房成绩无法回本的影片。

一般来说,系列电影做到第三部,其命运已经彰显。

但摆在环球影业面前的是,竞争对手梦工厂和派拉蒙于2007年推出,同为汽车题材的《变形金刚》却大获成功。

二者的区别,大概是前者是低成本、低工业的亚文化电影;后者则是高成本、高工业的泛文化电影。

于是环球影业转变策略,向标准的好莱坞式大片的方向跃进。

首作中备受推崇的双雄组合,范·迪塞尔和保罗·沃克也在《速4》(内地上映时片名为《赛车风云》)回归。保持赛车的传统不变,场面全面升级,剧情中加入复仇、盗匪等新的类型元素,使这个濒死的IP重新激活,并取得全球3.64亿美元。该片也是该系列中首部引入中国内地的电影。

到了《速5》,制作方向也从街头赛车的亚文化彻底转向以公路飙车为主的冒险动作片,并提炼出一个核心的情感概念——家人。

片中出现一个惊险片段,双雄主角驾驶汽车拖行数吨重的保险柜,穿行在闹市街区,躲避警察追捕。这段实拍曾报废数十辆警车。其惊险刺激程度直接将《速5》抬升至优质商业大片行列。而该片也成为整个系列评分最高的电影,1.25亿美元的制作成本换来全球6.63亿美元的票房。

可以说,到《速5》,“速度与激情”这个IP才真正建立并深入人心。《速6》延续前作风格要素,坦克飞机上阵,情节从地方推及全球,它的成功可谓“顺水推舟”。

但保罗·沃克的突然离世,给这一IP带来了致命打击:“双雄”不再,“家人”离去,为观众熟悉的核心设定破碎,如何推进后续故事,成了温子仁接手《速7》时,首先面对的难题。

他的策略是“点到即止”,即让保罗·沃克和范·迪塞尔在岔路口驾车告别,以“各奔东西”象征“生死殊途”。没有过度滥情和追忆,一场体面的告别反而是最好的纪念。

此外,《速7》仍保有前作的叙事策略,动作场面继续升级,单是一个开车飞跃迪拜塔的镜头,就让世界观众为之瞠目。在片尾主题曲《see you again》的助力下,《速7》成了全系列巅峰,在全球席卷超15亿美元,至今仍排在全球影史票房榜第11位。

庞大的粉丝群及广泛的IP认知度,又使接下来的《速8》延续票房神话,但口碑却大不如前。

但环球影业不以为然,到《速9》里竟然让跑车绑上火箭飞入太空,这一“名场面”惹来群嘲。该片沦为全系列评分最低的一部,甚至豆瓣评分都不及格,而内地票房成绩也仅为前作的一半。

近日上映的《速10》可以说是集大成之作,有着这个IP的一切特征,包括为人诟病的无视物理规律的缺点。令人惊愕的是,《速10》并非这个IP的终曲,而是终曲的上篇,未来还将推出中篇和下篇。看来,只要这个IP还有“吸金”能力,环球影业便不会让它草草结束。

“速度与激情”是罕见的由一部部影片堆叠起来,最终营造而成的超级IP。它不像“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有书籍作品的铺垫,“变形金刚”系列电影有玩具产品的普及,漫威系列电影有动漫作品的验证,它是野生的,无所依托,自成一派。

这类IP的根本逻辑同商业电影一样,就是由市场的反馈来左右IP的开发。一旦背离市场,作品就会溃败。“速度与激情”这个超级IP能持续开发22年,无外乎是用两个策略来把市场的脉。

其一,稳定地维护IP。

自2009《速4》开始,基本上该系列保持着每两年一部作品的更新频率。相对于其他IP如“变形金刚”“碟中谍”“007”等,无疑“速度与激情”系列与观众站得最近;而如果像“阿凡达”这样,十余年出一部续作,那么前期培养的受众群体将出现大规模断层,这对必须依托市场的电影来说,将是一场灾难。

在保持一定更新频率的同时,影片中主要角色的稳定也是至关重要的。《速2》《速3》没有范·迪塞尔,IP几乎夭折;到《速4》双雄回归,才令IP起死回生。此后,范·迪塞尔一直领衔飞车团队拯救世界,几乎成了这个IP最具识别度的一个特征。

范·迪塞尔,《速10》剧照

除了角色本身,从第五部起,“家人”概念被反复提及,到了《速10》几乎成了一句口头禅,有观众抱怨耳朵都听出茧子了。至于那些赛车场面、惊险动作、团队合作、正邪对抗,更是“速度与激情”的标配。

不厌其烦地重复展示IP的特质,仅仅能留住市场;而要想突破市场,就涉及到第二个策略,即有序地升级这些特质。

在这个系列中,除了道具的升级,场景也从街头扩展到异国他乡的东京、里约热内卢、迪拜、罗马乃至太空,案件也从街头犯罪升级到国际犯罪。最为重要的是《速5》开创的奇观体验,从地面拖行保险柜,已逐步演变成空中飞跃大厦,飞车大战核潜艇,再到火箭驮载汽车上太空,到《速10》则是在胡佛大坝上烈火飙车,从预告中可以看出后面两部,仍然有刺激的奇观来冲击市场。

可以说,奇观成就了速度与激情的商业奇迹,但同时也预示着巨大的风险。

因为市场接受奇观,但不接受重复的和倒退的奇观。“速度与激情”只能创造更大的、更新的、更刺激的奇观体验来取悦观众。《速10》甚至想用汽车大战直升机等镜头撬动市场,可惜这套失灵了。

脸谱化的角色、公式化的情节、奇观的堆砌,使得“速度与激情”IP的“吃相”彻底暴露出来:完全向商业投诚,却又无视商业的大潮和对故事的品质要求,一再沉迷于自身的特质,如IP的灵魂人物范·迪塞尔般自恋得无可救药。

一副永远不败,永远不老,永远有惊无险的面孔,本质上是一种傲慢和创作的懈怠。当观众的情怀消耗殆尽,最终等待他们的,只能是市场的反噬。

《速7》的巅峰之后,便是无可挽回的衰落。创作团队固然是“罪魁”,但一个持续演化的IP,如同嗜食的怪兽,越是饲养它,它对食物的要求越高。最后,它成了庞然巨物,寻常食物无法满足,摆在创作者面前的,似乎只有两条路,要么食物数量加倍,要么任其饿死。

这种死循环式的困境,是每一个IP必须解决的难题。

正如漫威电影宇宙,在《复仇者联盟4》之后,就陷入了迷茫与混乱。漫威岂肯“饿死”,只好让“食物数量加倍”,于是便推出更多影片,开发更多新英雄,扩充故事版图。只是这种无限扩张的策略,最终只是事倍功半的徒劳。

“速度与激情”在解决这个困境时,似乎有意效仿漫威。于是,他们让死去的角色复活,化昔日的敌人为友,“家人”越来越多,以致成为一个大联盟。动作场面则把能想象到的危险镜头全都派上用场,哪怕违背地心引力的动作,只要“好看”,统统置于片中。

最终,这个IP被喂养成了一个畸形巨兽。观众只能仰望和赞叹,最终回之以疲倦和遗憾。

或许,“速度与激情”从该系列评分最高的《速5》中可以寻到脱困的思路。《速5》既挽救了IP前作的颓势,同时又建构了后作的特征。但它的奇观设计从未脱离地面,汽车始终行在公路,于有限的空间内腾挪冲刺。这会亲近观众,仿佛只要我的车技够好,也能像主角那般酷炫。可以说,《速5》不需要观众仰视,它只提供一种极致的可能,一种观众亦可为之的可能。

当然,直接上天入海,可以轻易地收获奇崛的视觉效果,而将惊险动作限定在公路上,只会对创作提出愈来愈高的要求。但创作本该迎难而上,否则凭什么让观众买单?

《速5》剧照

说到底,是创作者投机取巧,哗众取宠,以致得不偿失。

近些年,国内系列电影IP最耀眼的莫过于“唐人街探案”(以下简称“唐探”)。从《唐探1》到《唐探3》,票房越来越高,口碑却越来越低,乃至第三部都不及格。

其实,“唐探”IP也在经历同漫威和“速度与激情”一样的困境。它不断升级,不断扩张,犯罪现场由手工作坊推及整个国际都市,破案人员由双雄模式延展为侦探联盟,一味的“加法”反而漠视了影片成立的根本——讲一个好看的推理故事。

当一个IP丧失本心,与别的商业电影逐步同质,观众又何必选择你?

“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忘记了为什么出发。”或许纪伯伦这句被引用到烂俗的话,可以当做对所有系列IP电影的警醒。

文/李瑞峰 编辑 蒋庆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3 京津冀商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12   联系邮箱:434 922 6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