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详情

商鞅之死的原因以及启示和感想(商鞅之死的原因)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3-08-03 22:59:43

1、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


(相关资料图)

2、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

3、在秦国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4、 生平 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受李悝、吴起等人的影响很大。

5、后为魏国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病重时对魏惠王说:“公孙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为相。

6、”又对惠王说:“王既不用公孙鞅,必杀之,勿令出境。

7、”惠王认为公叔已经病入膏肓,语无伦次,于是皆不采纳。

8、公叔转而告诉商鞅,并要他赶快离开魏国。

9、 公叔痤死后,商鞅听说秦孝公雄才大略,便携带李悝的《法经》到秦国去。

10、通过宦官景监三见孝公,商鞅畅谈变法治国之策,孝公大喜。

11、前359年任左庶长,开始变法,后升大良造。

12、 周显王十三年(前356年)和周显王十九年(前350年)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

13、开始推行革新时,为了取信于民,他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并告知:“谁人能将之搬到城门,便赏赐十金。

14、”秦民无人敢信,后加至五十金,于是有人扛起木头搬到城门,果然获赏五十金,从此宣示与开展孝公变法,史称“立木之信”或者“徙木立信”。

15、 后来,太子犯法,商鞅认为:“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16、”,刑其太傅公子虔与老师公孙贾。

17、秦孝公十六年,太傅公子虔复犯法,商鞅施以割鼻之刑。

18、变法日久,秦民大悦。

19、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

20、前340年,率秦赵军败魏国公子昂将军,魏割河西之地与秦,将人民迁居至大梁,此时魏惠王大忿:“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

21、”商鞅因功封于商十五邑。

22、 商君之法太过刻薄寡恩,设连坐之法,制定严厉的法律,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顶、抽肋、镬烹之刑。

23、《资治通鉴》记载:“初,商君相秦,用法严酷,尝临渭论囚,渭水尽赤。

24、为相十年,人多怨之。

25、”秦国贵族多有怨言。

26、 赵良劝说商君积怨太深,应当“归十五都,灌园于鄙”、“不贪商、于之富,不宠秦国之教”,“君之出也,后车载甲,多力而骈协者为骖乘,持矛而操戟者旁车而趋。

27、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

28、”商鞅不听。

29、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太子驷即位,公子虔告商鞅谋反,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结果因未出示证件,店家害怕“连坐”不敢留宿,自是“作法自毙”;欲逃往魏国,魏人因商鞅曾背信攻破魏帅,亦不愿收留。

30、 后来商鞅回到商邑,发邑兵北出击郑国,秦国发兵讨之,杀商鞅于郑国黾池。

31、商鞅死后被秦惠王在彤处以“车裂之刑”,灭商鞅之族。

32、 《商君书》,又称《商子》,为战国商鞅一派法家著作的汇集。

33、在《汉书》中录有二十九篇,但现在仅存二十四篇。

34、其中有些篇所述史实在商鞅死后,说明不是商鞅本人所作,但书中也保留了商鞅遗著,记录了商鞅的言行,约为战国末年商鞅后学编成。

35、韩非子曾提到过这部书。

36、司马迁说:“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认为它的思想内容和商鞅所从事的政治活动相符合。

37、 《商君书》着重论述了商鞅一派的变法理论和具体措施。

38、《开塞》篇提出了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上世亲亲而爱私,中世上贤而说仁,下世贵贵而尊官。

39、”这种历史变化的观点在哲学史上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40、在具体措施上,此书主张加强君权,建立赏罚严明的法治制度,取消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军功,提倡耕战,同时反对用诗书礼乐和道德教化的手段治理国家。

41、 关于《商君书》的校释,有清人严可均校本,近人王时润《商君书斠诠》、朱师辙《商君书解诂定本》、蒋礼鸿《商君书锥指》、高亨《商君书注译》等。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3 京津冀商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12   联系邮箱:434 922 6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