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幸福“圈”在百姓身边(主题)
买菜、坐车、吃饭、求医问药……距离社区步行15分钟范围内,市民基本生活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近年来,铜川市加速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不断提升百姓生活品质。
所谓“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指服务半径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自铜川市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以来,铜川市商务局抢抓机遇,精准发力,深入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工作。截至目前,铜川市已有1400家商户与8个试点社区开展服务对接,辖区生活更加便利,“家门口消费”持续升温。
【资料图】
7月24日,铜川市王益区红旗街街道办事处志愿者上门为小区划停车线。 记者 杨光摄
整合布局 基本需求“圈”内满足
走出家门口,步行15分钟,市民哪些需求可以满足?
谈到家门口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在铜川市王益区红旗街街道红旗社区育英小区居住了22年的刘雷感到很满意:“菜市场与小区一路之隔,早市的果蔬很新鲜。买菜回来路上经过社区附近的店铺,我还能给家里小孩捎点儿零食。如果生活中遇到问题,打开‘红旗社区一站到底’网络服务平台,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在社区微信群里发一条消息就能解决。”
红旗社区地处王益区中心地带,现有居民4986户13145人。辖区有企事业单位15家、商业网点231家,人口密度高、居民诉求多、服务难度大。近年来,该社区按照“1个平台+1张屏+6大场景+1个中心”建设思路,打造便民服务线上平台,通过接入购物、餐饮、休闲、文化、养老、家政等功能,为居民提供周边商品、信息查询、生活缴费等精准化、个性化服务,切实提升居民满意度。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满足了居民在购物、服务、医疗、餐饮、教育、文化等方面的需求。“老百姓缺什么,我们就补什么,努力为居民构建熟悉、亲切的便民生活圈。”红旗社区副主任李春辉自豪地说,“‘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重点不仅在于‘一刻钟’解决问题的时效,更在于‘便民’的实惠、便利。为了更好地满足百姓生活需求,我们不仅要配齐基本保障类业态,还要打造丰富的消费业态,从而助力城市经济‘微循环’畅通,激发消费活力。”
完善业态 “小修小补”备受欢迎
“早些年,拉链坏了想换个新的,要走好远才能找到裁缝铺。现在,方便多了,裁缝铺、修鞋店这些‘小修小补’店,小区附近就有好几家。”家住铜川新区正阳路街道天籁社区的王大妈笑着说。
作为城市的“小细胞”,看似不起眼的“小修小补”业态却是很多居民的生活刚需。近年来,铜川市着力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小修小补”重回百姓生活。
“前段时间,我们在入户走访时发现,很多人特别是老年人,遇到疏通下水道、开锁、修理油烟机等问题时,没有维修联系方式。我们就集中摸排统计居民生活需求度较高的便民服务信息,制作了‘一刻钟便民服务’便利签,受到辖区居民一致好评。截至目前,该便利签在鸿翔逸境小区已制作完成,其余4个小区正在制作当中。”铜川新区正阳路街道朝阳社区党委书记张玲说。
作为一座城市的基本单元,如今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正不断为铜川市民“圈”出美好生活。“社区不仅整合了‘小修小补’、便利店等服务摊点,还设置了小微‘社区便民服务点’,开展能人巧匠线上预约服务,让‘小修小补’重归百姓生活。线下,有固定服务点位服务居民;线上,街道、社区对服务队伍实行平台化管理,及时推送信息,方便居民就近选择服务点。居民可以去店里消费,也可以在线上下单,预约上门服务。”提起当下的便利生活,市民吴娟满意地说。
因地制宜 营造便民服务氛围
一刻钟步行一公里,不仅可以到达温馨的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办事,也可以到达雅致的“城市书房”读书,或是到达美丽的书画公园享受鸟语花香。近年来,铜川市各试点社区积极整合辖区资源,有效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
铜川市阳光社区着力打造为民服务、邻里生活、精致商圈等六大特色品牌,设置便民服务二维码让群众少跑路,组建志愿服务队伍丰富老人生活;铜川市朝阳社区积极整合辖区资源,构建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服务圈,与铜川市图书馆联系,打造“城市书房”,设立书画室、未成年人活动室,制作“一刻钟便民服务”便利签,丰富社区服务内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便利度。
在铜川新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范围内,很多功能还在不断延伸。铜川市商务局结合辖区市民生活服务需求,在铜川新区新建一座标准化菜市场,有效满足了七彩国际、国际街区、幸福里等周边社区居民“菜篮子”消费需求,补齐便民服务短板。为加快推进“铜川·花月荟”文旅街区建设,铜川市不断加大特色小吃、非遗产品、文创产品等企业招商,不断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有效提升了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居民所需所盼、急难愁盼正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下一步,我们计划让有条件的社区都行动起来,真正把‘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成社区居民的‘幸福圈’。”铜川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杨光 通讯员 李由)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3 京津冀商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12 联系邮箱:434 922 62 @qq.com